参考历史资料:浙江新闻网 2016-9-20
中国保健协会、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浙江省珍稀植物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灵芝孢子粉现代研究与应用”发布会。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20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受邀出席,围绕灵芝孢子粉新工艺开发及肿瘤等临床应用展开深入探讨。
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孙光荣首先肯定了灵芝孢子粉在肿瘤等慢病防治中的作用,同时对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提出期望。
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临床肿瘤学家孙燕作了主旨发言。孙燕院士对扶正中药的免疫调节作用作了长期观察与研究。
他说,中医药学是经过我国几千年筛选后的成果,我国医学家应善用这笔宝贵财富,为世界医学做出独有的贡献。目前在临床上通过“祛邪-扶正-强化治疗-扶正”的治疗模式,我国淋巴瘤和小细胞肺癌等癌症的综合治疗的治愈率,已提升至国际先进水平。
世界药理学会亚洲唯一执委、国际灵芝研究会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林志彬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灵芝是中国中医药学宝库中的明珠,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内含灵芝三萜、多糖类等活性成分,对于增强人体免疫力、辅助肿瘤放化疗、保肝护肝等方面功效显著。
近年来,用灵芝孢子粉防治癌症的临床研究一直备受医学界关注。与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合用时,灵芝孢子粉对胃癌、肺癌、肝癌、结肠癌、膀胱癌、肾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子宫癌等有较好的辅助效果,其特点表现为提高肿瘤患者对化疗和放疗的耐受性,降低白细胞减少、食欲减退等副作用,改善癌症患者的恶病质,提高其免疫力。
一些晚期危重癌病患者,经灵芝孢子粉治疗后,使原本无法手术、无化疗放疗希望的困境得到转机。最新医学实验证实,灵芝孢子粉不能直接杀死肿瘤细胞,但能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力而间接抵制癌细胞生长或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
(据人民网,原标题《我国研究灵芝孢子粉抗癌获重大进展》,责编孙梅、孙杰。)
2008年世界杂志《分子科学》披露,美国著名灵芝科学家丹尼尔教授最新研究发现“灵芝三萜可直接杀灭癌细胞,具有抗肿瘤、抗炎症特性”。
美国著名灵芝科学家,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医学院医学系副教授丹尼尔·斯里瓦,在美国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1篇,其中2项研究获美国国家专利。
2008年4月,世界杂志《分子科学》披露,丹尼尔教授的最新研究发现“灵芝三萜可直接杀灭癌细胞,具有抗肿瘤、抗炎症特性”。他指出,灵芝作为最有价值的药用菌类之一,在亚洲具有两千年以上的草药应用治疗史。
灵芝在古代中国作为癌症的草药疗法制剂,普遍以茶,粉状以及膳食补充剂的形式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灵芝不仅可以通过多糖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间接的抑制癌细胞,而且灵芝本身还富含高度氧化的三萜类即灵芝酸。
大量实验证实灵芝酸能直接杀灭癌细胞,例如能够抑制激素依赖和非依赖的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高侵袭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灵芝酸A和F能直接杀灭侵袭性很强的结肠癌细胞,诱导结肠癌细胞的自亡;灵芝酸Me能够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灵芝酸F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在体内血管生成。
综上所述,首先,不同的灵芝酸对多种癌细胞系有细胞毒性作用。研究表明,灵芝三萜抗癌的机理是,癌细胞能诱导血管生成,而灵芝三萜对于癌细胞生长及扩散的特定信号通道有着调控的作用,从而抑制癌细胞血管生成,进而阻止癌细胞的生长。不仅如此,灵芝三萜同样可以调控肿瘤发生转移的酶的活性,进而抑制癌细胞的转移。
中国医药大学生物科技学系教授高铭钦,身为一名研究癌症基因疗法、顶着美国生化博士光环的科学家,高铭钦还记得自己在十年前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名严重的乳癌患者,医院表示无法医治,后来经人介绍决定开始吃灵芝试试看。她吃的是灵芝粉剂,原本应该有固定的剂量,但她却好像豁出去似得大量吃。没想到这么一吃,病情没有严重,并有好转。回诊时医生也觉得奇怪,还问病人是怎么回事。这名乳癌患者认为应该是灵芝的关系,因为那段时间,除了灵芝之外,她并没有做其它的治疗或使用其它产品。”
高教授经过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发现,“我们把手上有的癌细胞株,包括肝癌、前列腺癌、卵巢癌、乳癌、大肠癌、肺癌、血癌等等,都拿来筛选,结果发现灵芝三萜对每一种癌细胞都有效,都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国际灵芝研究会主席、我国著名药理学家、北京大学医学部林志彬教授,尽其一生研究灵芝对人体的作用。他在著作《灵芝从神奇到科学》一书中指出:手术治疗可切除肿瘤组织,化疗和放疗可通过杀死肿瘤细胞而使肿瘤缩小或消失,但都不一定能彻底清除肿瘤细胞,避免肿瘤转移,相反,还可降低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并对身体重要器官产生毒性,甚至导致死亡,这是因为放化疗“敌我不分”,“祛邪也伤正”。而灵芝恰恰弥补了以上疗法的不足,真正做到了“扶正祛邪”,如灵芝多糖通过提高免疫细胞的数量与活性,间接毒杀肿瘤细胞;灵芝三萜能抑制肿瘤细胞的活性与生长,抑制肿瘤血管新生,阻断肿瘤从血液获取养分,使其无法继续生长,从而抑制复发和转移。